乐动(中国)
乐动(中国)
NEWS CENTER
您的位置:首页 > 乐动(中国) >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3-05-17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奋进之路。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建筑业的产业链涉及多个重要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建筑业全产业链的能源消耗在全国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全力推进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建筑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情况。

20 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沙化、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萌生。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如何降低建筑业能耗,为人类提供能耗低、安全、健康、经济性和功能性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研究已成为了国际关注的重要议题。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寻求可以降低环境负荷且有利于使用者健康、安全的建筑,并相继开发了适应各自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绿色建筑概念引入了中国,为了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2006 年6 月1 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 50378-2006 ) ( 以下简称为《标准》) 开始实施,该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制定的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自《标准》出台后,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下,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数量逐年递增。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绿色建筑定义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其中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绿色建筑强调建筑空间和时间上的全面性;二是,绿色建筑追求适宜健康、低耗高效、环保和谐三大目标。

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辛探索,我们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及构件制造生产-建筑建造-建筑物维护运营更新-寿命终止的拆除-建筑废弃物的科学处置循环再利用等六大方面着手,从国情出发、立足现实,以降低能耗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之路,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为主积极参与,“政产学研用金”紧密协作,全面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减碳,绿色建筑迅速发展成效显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最新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人类生活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所谓“双碳目标”和“3060目标”)。

城乡建设领域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碳排放大户,随着城镇化过程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建筑领域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还将会呈现上涨的趋势。国际能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约4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到51.3%。因此,建筑领域减碳-零碳-负碳工作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上,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中,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全方位审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减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承担起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任。
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主要任务

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我们必须坚持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概念。

2.1建筑领域全过程的节能减碳。

实现建筑领域全过程节能减碳,必须要逐步实现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绿色拆除、绿色废弃物处置循环再利用。

绿色规划 做好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的基础。在城乡区域发展规划中,应始终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要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布局,建设城乡生态、景观和通风廊道,发展地下管道通廊,做好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建筑面积和发展空间。做到城镇各相关规划统一到城镇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即所谓“多规合一”)。在城镇总体规划中要将建设“无废城镇”、“低碳城镇”、“海绵城镇”、“生态园林城镇”的理念体现在总体规划之中。

要提高执行经立法机构批准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确实需要修改的,也要经过立法机构按必要的程序,审议批准后,再行修改。

绿色设计 实现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在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工作中要体现绿色建筑的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要积极推广BIM技术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并努力开发智能设计软件,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减少设计成品的误差率。

要积极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和部件。重点在围护结构墙体的内外保温隔热防火材料的选用、屋顶的结构形式和防雨防水材料、对外隔断用的门窗幕墙的隔热隔音抗风压系统的采用、新型新风系统的设计、低能耗的电气设备(采光、通风、调温、制冷、电梯、通讯)、新型低损耗的各类管材(水、电、燃气、空气)、提倡采用节水清洁智能的卫生洁具的使用等。

要尽可能地利用太阳管采光、建筑物自然通风、加大对雨水的收集装置的利用。积极开展将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能采集装置作为建筑物的组成部件,与建筑物一同设计、一同施工安装、一同投入使用运行。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的研发与广泛应用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力促进绿色建材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明确了绿色建材的定义为,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开展“促进绿色建材发展的十大行动”,制定了“绿色建材评价认证标准”。目前,全国已有约4000个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评价认证证书,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绿色建造 发展绿色建造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建筑业历来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场施工中,手工劳动力消耗大、误差多,建筑材料浪费多,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多,生产效率较低。我们要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就必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造方式(即工厂盖房子)和逐步发展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这些新型建筑建造方式具有,能耗低、耗材少、施工误差小、劳动力强度下降、总体建造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钢结构装配式发展较快。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物的占比还不高。我国各个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造价成本问题仍然是困扰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攻关解决。因此,我国绿色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新型建筑建造方式具有,能耗低、耗材少、施工误差小、劳动力强度下降、总体建造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钢结构装配式发展较快。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物的占比还不高。我国各个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造价成本问题仍然是困扰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攻关解决。因此,我国绿色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运营 一个建筑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除了上述的几个重要方面外,如何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把建筑物运营好,更是如何发挥绿色建筑特点和优势的关键。面对同一个建筑物,运行团队和使用者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决定着这个建筑物性能的优劣和寿命的长短。

在日常建筑物运营中,应广泛推广生活垃圾分拣分类、新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采用,夏季与冬季,制冷与供热温度合理控制,日常雨水与空调冷凝水的收集与应用、用能合同管理等有效措施。

精心管理、精心维护、精心运行,处处体现绿色低碳理念是保证发挥绿色建筑性能必要保障。

绿色拆除 由于建筑物到达使用寿命或因城市发展及其他各种原因,建筑物被拆除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建筑物被拆除更是多发。

对于建筑物的拆除环节,我们过去重视不够,往往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我们要在建筑物拆除前做好从源头对各种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先行拆卸,作为回收物资加以利用。对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分拣,提倡就地消化应用,或为下一步合理回收利用创造有力条件。

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过去我们对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建筑废弃物,重视不够,多以填埋处置为主。这样即浪费了宝贵的可利用的物资资源,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埋下了发生灾害的隐患。我们应当积极开发利废新材料。在建筑行业最基础材料水泥及混凝土产品,以及其他建筑材料中,应大力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矿山开采废弃物,开发再生骨料和其他建材基础原材料,以替代开采天然矿产资源。这样即节约了资源,也会降低碳的排放强度,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对“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建筑领域全覆盖的节能减碳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我们不但要重视新建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更应当对既有建筑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节能减碳改造。我国城镇现有建筑总面积大约有50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大约16亿至20亿平方米,而过去的建筑大多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约是同等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因此,许多城市都把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列为政府年度重要为市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之,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拆迁改造任务,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任务繁重、节能减碳潜力巨大。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城镇,也应关注广大乡村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把乡村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提到重要的位置。在农村住宅建设和环境改善中,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健康宜居、环境优美、留住乡愁、格局特色的美丽乡村。

2.3 建筑领域全方位的节能减碳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不仅仅关注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节能减碳的性能,还要着力关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的改善。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为此我们应当要努力提高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空气源热泵等)利用比例,发展光电建筑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比例。

积极研发可发电的建筑材料(如碲化镉发电玻璃等),用以建造光电建筑。可发电的建筑材料首先承担的是建筑功能,其次才是发电功能。光电建筑与“光伏+建筑”(BIPV)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供热制冷、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加强空气源热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建

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为此,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3.1 提高认识 重在落实。

思想认识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在“双碳目标”下发展绿色建筑,仍然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在上述全周期、全覆盖、全方位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中,认真落实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理念。在落实行动中,补短板、强弱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片面追求“奇特、怪异”,而对建筑物建造过程与运营所需的实物资源消耗、能耗、土地使用率、对人们通常的美学认识于不顾,严重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内涵。

再则,我们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缺乏科学论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不够,往往以领导人的变动而废止或修改。使由法律程序通过的发展规划,法律地位收到严重挑战。虽然这些只是一些个案,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与必要的纠正。

3.2 处理好技术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践中,我们往往碰到关于绿色建筑在建造与运行中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在选用绿色建材、使用节能装备、运用绿色建造、发展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都会碰到一次性投资增加的问题。这也是阻碍发展绿色建筑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既要算清一次性投资与长期运行费用的比较,向开发商和用户说明情况,又要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判断。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在有关财税政策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于建造绿色建筑给与有力支持和资金补贴,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使政府的行政法制手段与经济政策办法相结合,有奖有罚,有章可循!

3.3 用市场手段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赋予碳排放权以金融属性,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减碳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管理构架。我国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以来,目前仅在电力系统火电行业执行。一年来,碳排放配置累计成交量为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4.9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我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机制已发挥作用,部分控排企业利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了配额抵消。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效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效地推动火电企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推动存量煤电企业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

我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积极积累经验,加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如:建材、冶金、化工、建筑业等运用,成熟一个扩展一个。搭建实用有效的碳交易权交易平台,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民获得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体现。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针对发展绿色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绿色建筑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奋力推进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建筑业的新贡献!                          (自 利废传媒)


作者:蒋明麟曾任国家建材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